抓实重点任务 打好基础增强动力——三论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部署的交通基础设施、现代产业体系、协同创新、国土空间布局、生态环境保护、体制创新、公共服务等7大领域重点任务,项项都是关乎战略全局的大事要事,抓住了战略实施的要害和关键。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和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逐一对表、细化落实,形成了我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举措,必须盯住抓、抓到底,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实质性成效。
交通基础设施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行领域,也是畅通经济社会循环的“动脉血管”。要聚焦“外畅”打通多向出川大通道,聚焦“内联”构建经济圈1小时交通网,统筹规划国际多式联运集疏系统,加快构建“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运输通道格局,提升成渝国际性物流枢纽辐射带动能力。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支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建设“重要经济中心”的必然要求。成渝地区产业门类齐全、基础实力雄厚,但也面临产业发展同质化的挑战。要最大限度整合成渝地区产业资源,聚力建体系、育集群、强主体,打造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形成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统筹推进改革、开放和创新,能够发挥强内力、聚外力、激活力的“乘数效应”,共同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蓄势赋能。要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动力活力。要协同推动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开放环境等建设,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要以优化创新能力布局、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为重点,在加强共建共享、提升协同能力上下功夫,打造辐射带动西部地区的创新引擎。川渝两地是休戚与共的生态环境共同体,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职责。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促进成渝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更加协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公共服务质量也是区域发展水平和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要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让更多优质服务惠及两地百姓,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7大领域重点任务紧密联系、互为支撑,统一服务于“一极两中心两地”战略目标,我们要坚持系统思维,统筹谋划推动,突出抓好标志性、支撑性重大项目建设,补短板、强弱项,打基础、增动力,推动国家战略实施取得突破性进展。
责任编辑:张致铖
-
彭清华在省大数据中心调研座谈,强调要奋力推动四川由数据资源大
-
省委书记彭清华前往省统计局调研,推动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落
-
川渝签订能源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总投资近9900亿20个重大能源项目
-
彭清华主持召开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暨推进区域协同发展
-
统筹国省战略 协同发展加快成势——二论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七次
-
科技创新中心怎么建? 跳起摸高,目标是“有国际影响力”
-
把握目标定位站高谋划一体部署 ——一论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七次
-
中共四川省委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征求对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文件
-
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举行(全会公报)
-
四川省双拥模范命名表彰大会举行 彭清华出席并讲话 尹力主持 邓